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

B. 对外开放开始启动

C. 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

D. 国内经济发展迅速

 

C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建立经济开放区是为了以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加大了力度,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体现国有企业改革,A项错误;对外开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始了,B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能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

A. 我国全面开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C. 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D. 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

B.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

C. “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

D.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

 

查看答案

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 )

A. 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 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

C. 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 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题文)“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A. 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C.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 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

 

查看答案

“它实现了(现代中国)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据此判断,“它”

A. 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B. 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