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观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改革不得当,中国社会发展成巨大的反对清王朝的力量,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论述:二十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一些列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政府所做的一切努力差不多都与它的初衷相反,新学堂的学生反叛政府;振兴商务使民族资产阶级日渐成长;“皇族内阁”的出现,使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了,他们转而同情革命,使革命形势更趋成熟;当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示例二: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得当。论述:新中国建立后,忽视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人民、国家带来严重灾难,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得当,纠正“左”倾错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日益提高,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即“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其次阅读史料,获取史料的核心内容,即“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等信息,得出改革是否得当,会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最后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分析,如清末新政、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据此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南京晨光机器厂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南京解放,第二野战军部队接管(金陵机器制造局),更名华东军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器厂。1965年1月,晨光机器厂由隶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古老的“宁局”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机械工业志》

材料二1993年是我厂(晨光机器厂)近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军品产值仅占当年产值的13%,比上年下降了24%。……为了使1993年不因军品任务锐减而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公司生产的艺术制像产品,蜚声海内外,承制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天坛大佛”、高88米的无锡“灵山大佛”、高108米的海南“三面观音”等,产品并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研制生产基地”。

梁文浩《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

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作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

材料三随着企业的发展,秦淮河畔“宁局”原址的英式工业建筑群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晨光逐步移师江宁开发区。2007年,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价值。

王彦辉《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新生》

请回答:

运用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以政府、市场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一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材料: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据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材料反映

A.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C. 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

D. 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

 

查看答案

(题文)“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 思想观念融入了世界潮流

C. 中国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

D.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