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东西方经济总量发展及预测表 如图...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东西方经济总量发展及预测表

    如图所示,历史学家伊恩—英里斯提出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是以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的“相互赶超”为主线展开的。

                                  ——摘编自(美)伊恩·莫里新《西方将主宰多久》

围绕材料,结合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一: 论题:近代以来西方赶超东方,东方积极融入,呈现赶超之势。 阐述:14—17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和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西方开始统治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西方长期主宰世界。 二战后,西方确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也面临着制度和经济层面的危机,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近代以来西方凭借经济和制度的优势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构建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政治经济秩序,东方国家奋起直追,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呈现赶超之势。 示例二: 论题:东西方文明之间竞争带来灾难,融合带来发展。 阐述:一方面,近代西方凭借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前期采用暴力手段,经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后对世界的侵略扩张,把落后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中,东方文明饱受摧残,比如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社会。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增强。特别是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密切了国家、地区间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地区性或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或多边组织,谋求和谐共生健康发展。 总之,人类发展历史中,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有“相互赶超”的趋势,这是一种竞争关系,但竞争之下是融合,未来世界各国的发展更加休戚相关,和合共生才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解析】本题据材料“近代以来东西方经济总量发展及预测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是以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的相互赶超为主线展开的”,并结合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即可自拟论题,例如:近代以来西方赶超东方,东方积极融入,呈现赶超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一带一路”的提出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查看答案

苏联作家爱伦堡在《解冻》(1954年发行)里中写到:“窗外是一片激动人心的情景。寒冬终于站不住脚了。马路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到处在流水。……到解冻的时节了。”“解冻文学”的出现反映了

A. 对历史和现实弊端的批判    B. 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反思

C. 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    D. 对新经济政策的无比怀念

 

查看答案

下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艺术家创作的漫画,题为:“马歇尔化国家的关系”。该漫画意在指出马歇尔计划

A. 对共产主义遏制终将失败

B. 加剧了冷战下欧洲的对立

C. 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D. 使西欧国家丧失了自主性

 

查看答案

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查看答案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交易“不需要任何特殊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但如果交易物有缺陷则必须宣明,否则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了罗马

A. 强调商业道德    B. 尊重社会契约    C. 提倡自由贸易    D. 遵循市场机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