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D. 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中央对农业物资的统购统销主要是推动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符合题意的是B项,AC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的不是基层民主建设,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5年,沈阳市防爆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度企业,职工在企业门口哭成一片,难以理解;而十年后一些大中型企业破产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

A.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走向成熟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减少改革阻力

 

查看答案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 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C.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查看答案

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

A. 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B. 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

C.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D. 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

 

查看答案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B. 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 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D. 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鞍钢,70名工程师中有62名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日本技术人员。他们被遣返之后,作为全国钢铁产业中心的东北,技术人员仅占全行业总人数的0.24%。这可以说明

A. 日本破坏我国工业化建设

B. 一五计划时期缺乏技术人才

C. 一五计划期间外部环境严峻

D. 工业化初期“苏联色彩”浓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