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 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C.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C 【解析】“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是在支援其他地方的工业建设,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优势的体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经济地位不会下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五计划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并未得以改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

A. 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B. 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

C.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D. 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

 

查看答案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B. 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 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D. 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鞍钢,70名工程师中有62名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日本技术人员。他们被遣返之后,作为全国钢铁产业中心的东北,技术人员仅占全行业总人数的0.24%。这可以说明

A. 日本破坏我国工业化建设

B. 一五计划时期缺乏技术人才

C. 一五计划期间外部环境严峻

D. 工业化初期“苏联色彩”浓厚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7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 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B. 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

C. 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D. 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查看答案

清末工商业政策的变化:由“官方控制”的模式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清政府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 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

C. 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D. 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