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最初想按照德国模式来处理日本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最初想按照德国模式来处理日本的占领问题,还提出了一个四国占领计划,也就是美国占领本州岛中部地区,苏联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地区,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本州西部和九州岛,东京和大阪两城市则由各国分区占领。最终,除小部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外,绝大部分的对日占领任务都由美军完成。

日本投降和美国单独占领可谓是外交史最富于戏剧性的转折,日本在美国主导的改造下迅速完成了从美国的对手到美国的盟友的大转身,而美苏这对战时盟友之间的矛盾却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过程中彻底公开化。著名的日裔美籍历史学家入江昭评价道,“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木投降的方式不仅使之成为战后和平的开始,也成为冷战的开端”。

——摘编自吕福海《日本二战战败后,四国占领日本计划为何流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初提出四国分区占领日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原因和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原因:加强在对日作战中的合作;减轻美国自身的负担;促进战后国际合作。(6 分) (2)原因:美国对日作战进程顺利,迅速占领日本本土;美苏争夺远东势力范围;扩大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影响。 影响:美日关系由战时对手转变为同盟;美苏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国际关系开始走向冷战; 使东北亚地区长期处于战争威胁之中。 【解析】(1)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知,日本西斯对盟军的军事进攻顽强抵抗。为了尽快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反法西斯同盟在对日作战中的合作,同时减轻美国的自身负担,美国最初提出四国分区占领日本有利于对反法西斯同盟战时和战后合作。 (2)第一小问,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军事进展顺利,另一方面,没有要排斥苏联在日本的势力范围,把日本作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前沿阵地。第二小问,要从美日关系、美苏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

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paysd’Etat)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

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

——1835年(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旧法兰西王国相比,美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

材料二(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向(来)例俱兼议政(王大臣)虚衔,(非军机大臣则)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八九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91年乾隆谕旨所体现的清朝前期中央政治机构的制度性变化,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查看答案

1959年,美国在制定的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中指出:“对于那些奉行中立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发达国家,只要他们不受共产党的控制而保持独立……美国就应支持这些中立的不发达国家。”这说明

A. 美国缩小了冷战的范围

B. 美苏加紧对世界的争夺

C. 美国争霸重心发生变化

D. 世界局势日益趋向稳定

 

查看答案

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B. 实现了国民经挤的协调均衡发展

C. 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

D. 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