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社员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协商转包。这一规定
A. 体现中央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路线
B. 积极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C. 表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
D. 推动了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代以来,小农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窘态日益显现,致使民间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盛行。1923年,中国华洋义赈会开始扶持农民组建合作社以寻求突破,发展颇为可观。由此可知近代合作社的探索
A. 依赖封建财团的支持
B. 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问题
C. 符合农业发展的需求
D. 照搬了苏联集体农庄模式
1925年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会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出中共
A.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B. 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C. 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D.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 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 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 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这反映了
A.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 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