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并非永远处于理智状态。下列属于非理智状态的是

A.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

B. “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C. “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

D.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B 【解析】“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的意思是说围湖造田的事情,这种做法严重破坏力生态平衡,属于非理智状态,故B符合题意;A、C和D均属于农业生产的理智状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 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C.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 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周敦颐(1017—1073年),仁宗时在各地做州县官,讲授《易》学,号濂溪先生。周牧颐取《老子》和道教的学说,与《易》经相糅合,著《太极图说》,又著《通书》阐发宗旨。他采《老子》的“有生于无”说,提出天地、阴阳、五行、万物都出于太极和无极,最后又回到太极、无极。这种对自然界的说明,应用到人类社会:“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皇帝)”。周敦颐还汲取佛教的禁欲主义,与他的无极说相结合,进而创立了“无欲”的说教。“无欲,故静”,“静”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的最高的道德标准,由此提出“主静”之说。周敦颐认为,人们如果“主静’’,也就能做到“诚”。“诚”即是“无为”,“寂然不动者,诚也”。从而提出“诚”的概念,认为这是“圣人之本,性命之原,五常之本,百行之原”。

周敦颐的学说在仁宗时代还并没有多少社会影响,他在当时的学术地位,也是不高的,但是后来的理学家对他极力推崇。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敦颐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周敦颐上述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年来,中美关系大致经历四次转型,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变迁轨迹与两国自身发展进程。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第三次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到美对华政策将人权与最惠国待遇脱的,中美关系从准盟友转向非敌非友,合作与竞争并存;第四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北京奥运会后,中美关系步入迄今最全面深刻、又最复杂微妙的转型期,中美高层冷静、坚定、沉着地增信释疑,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在努力实现中美关系向更高层次转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转型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转型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折”,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共8章、184条。其内容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观念上仍视户籍为管理人口统制的手段,强化户籍统制功能。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出诉讼抗告的权利,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载体的陋习。

——摘编自窦希铭《民国初年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户籍法》所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规制定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人乔·尼尔森总结了一套焦点讨论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为学习注入现实生活的意义,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考。该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

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察觉,即为了得出事实;

反应性层面: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有关的个人反应;

诠释性层面:有意义的联系、整合、理解、领悟;

决定性层面:讨论问题的影响、结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识在日常世界中的应用。

材料二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机构坚实的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请运用焦点讨论法的四个思维层面解读材料二。(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合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