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尽管在革命和建设中都遇到过挫折,但都能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从...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尽管在革命和建设中都遇到过挫折,但都能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从而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内容

1922年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49年3月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956年

中共八大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材料一中建国后的主要会议内容进行评析。

材料二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十项政策指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改革流通体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三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中央三个“一号文件”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的促进作用。

材料三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1)共同点:分析中国主要矛盾变化(或正确认识国情);确定党的任务(纲领),推动革命或建设实践。 评析:中共八大是在巩固政权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背景下提出主要矛盾为先进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重新提出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的背景下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 (2)主要内容: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流通体制。 作用: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促进了农村不断深化改革等等。 (3)阶段性特点:1978—1984年,国企改革的试点和起步阶段;1984—1992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深化,注重制度创新。 原因: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 【解析】(1)共同点:根据党的重要会议的内容看出,都正确认识国情,确定党的任务(纲领),推动革命或建设实践。 评析:结合所学,回答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即可。 (2)主要内容:根据“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改革流通体制”概括得出。 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分析总结。 (3)阶段性特点:根据“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得出:1978—1984年,国企改革的试点和起步阶段;根据“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得出:1984—1992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根据“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出: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深化,注重制度创新。 原因:可从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等角度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国兴衰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的输出品几乎全是原料——西班牙出口的是酒、羊毛和铁矿。大批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导致其工业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西班牙航海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迅速衰落的内部因素。

材料二或许荷兰人衰落的主因在于荷兰人缺乏其对手所拥有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国家。英国人亦然。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几乎毫无作为。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诸多领域如工业技术、经营管理方法等拥有的优势逐渐变为墨守成规的传统。过高的经济对外依赖度,造成国内资本空虚,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而且英国人曾引以为自豪的民族工业精神,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步丧失,因而反对任何改变现状的革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朱东来主编《大国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衰落留给后世的教训。

材料四首先,林肯总统毫不迟疑地将国家统一摆在首要地位,做出了历史性抉择,积极采取法律和战争手段坚决扭转分裂局面,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其次,美国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会,在科技方面领先世界,美国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注重吸收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优秀人才。在对英国关系上,美国的政治精英的共识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集中力量富国强兵,积累国家财富和力量,逐步达到显赫的地位。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朱东来主编《大国崛起》

(4)依据材料四,分析美国崛起给我们留下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5)综上,概括大国兴衰的根源。

 

查看答案

下表为英国1983—1984年度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

英国税收与福利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

实际收入

108.6

108

151.2

 

 

A. 完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B. 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C. 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较重

D. 逐步消除贫富差距

 

查看答案

图表所示内容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是

A. 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B. 促进“万隆精神”的形成

C. 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D. 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查看答案

(题文)“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

A.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 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查看答案

(题文)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材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

D. 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