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87年美国宪法的“革命性”在于给共和政府的运作构置了“更完美的天平”,使天平...

1787年美国宪法的“革命性”在于给共和政府的运作构置了“更完美的天平”,使天平始终不偏不倚。材料中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 最大程度限制了统治者的权力

B. 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

C.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 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规定三权分立,任何两个权力机构之间都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与““更完美的天平”,使天平始终不偏不倚”相符,C项正确;A项是C项一个表现;B项只是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关系,没有体现政府的权力运行;题干强调的是政府的运作不是人民的权力,D项不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伏尔泰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孟德斯鸠则提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此可知孟德斯鸠倡导

A. 法律所允许的权利和自由

B. 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C. 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D. 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1957—1978年,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也存在着一部分非计划经济因素,如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小自由”、社队企业,城市中的个体经济、中小国有企业等。这说明

A. 计划经济体制未真正建立

B. 经济活动完全纳入国家计划体

C. 两种经济形式共存和竞争

D. 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

 

查看答案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其中第一条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该“准备工作”是指

A. 八字方针的提出

B.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文革”被彻底否定

D.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C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中火烧曹汝霖住宅发生后,梁漱溟说:“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在事实上讲,试问这几年来那一件不是借着国民意思四个大字不受法律的制裁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梁漱溟认为

A. 学生是爱国的行为,不应该制裁他们

B. 审判完学生后,应该将他们全部释放

C. 非理性的行为,应该以法律加以规范

D. 借着国民意思的行为都应受法律制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