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B 【解析】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并没有说明农业发展的衰退,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故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人口的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这就说明了工商业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动,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到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故可排除C;材料中讲到的“游手趁食(谋生)者”,是说靠手工业谋生的人,而不是无业游民,所以D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故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读书人加入商人队伍,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经商不再被视为不体面的事,反而成为致富的好途径。儒商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A. 重农抑商政策已废除

B. 商人的地位明显提高

C. 八股取士扼杀读书人

D. 专制统治强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大船因搁置而烂掉。据此可知明朝

A. 推行海禁政策

B. 鼓励对外贸易

C. 造船技术落后

D. 禁止对外交往

 

查看答案

宋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标榜的士大夫,不顾传统道德的指责,“不耻事贾,牟取暴利”。这表明宋代

A. 士大夫追逐名利

B. 社会道德沦丧

C. 弃农经商成潮流

D. 社会观念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