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A.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 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 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故A正确;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三大改造,故B错误;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平,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A. 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 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 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 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查看答案

明中后期,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这表明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B. 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查看答案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 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D. 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较大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