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就说过“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就说过“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颁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这反映了

A. 当时的海禁政策已大大放宽    B. 朝贡贸易中包含着一定的商业成份

C. 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    D. 朝贡贸易是“厚往薄来”的亏本生意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不能体现海禁政策的放宽,故A项错误;“况其心利交易,……而又可以藏富于民”说明朝贡贸易虽然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但是也包含着一定的商业成份,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高关税的政策,故C项错误;“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而又可以藏富于民”说明中国在朝贡贸易中所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并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厚往薄来”的亏本生意,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 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查看答案

明期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A. 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 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C. 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 经济重心地位加强

 

查看答案

宋代张孝祥有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A. 运用了自然力

B. 可调节水的流量

C. 提高了耕作技术

D. 此工具出现于宋朝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 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 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 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 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查看答案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115斤,1949130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传统农业的再生产形式有落后性    B. 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C. 我国重视农业的政策具有持续性    D. 传统的科学技术不能提高生产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