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 有教无类

B. 学在官府

C. 私学兴起

D. 百家争鸣

 

B 【解析】据材料“六艺……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卜、外史、宗伯、司乐、太师、国史都说明周代的社会文化状况是学在官府,故B项正确;“有教无类”属于孔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私学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不是周代出现,且材料无法体现“私学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百家争鸣的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查看答案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以下对题干材料的相关理解和认识明显有误的是

A. 可以折射出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

B. 可看出此时期实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划时代革新

C. 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D. 可以看出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农业科学发展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