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

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以下对题干材料的相关理解和认识明显有误的是

A. 可以折射出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

B. 可看出此时期实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划时代革新

C. 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D. 可以看出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农业科学发展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吕氏春秋》”“农家之言”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相关内容—关于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铁农具,铁犁的使用对提高耕作效率和耕作质量起了重大作用,但使用铁犁所需动力也较大,人力难以适应需要,因此迫切要求解决拉犁的动力问题,于是畜力就作为一种牵拉动力应用到耕作中来了,而当时牛是拉犁的主要畜力,牛耕即应运而生。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耕种技术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革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而春秋是公元前770—476年,即公元前8—5世纪,B项不正确,故选B;结合所学,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

 

查看答案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 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 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B.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D.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