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书于西汉中期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史记》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不够准确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D.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通过研究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研究者发现古希腊的神族谱系简单而清晰;古代中国的神族谱系则相对复杂而混乱。该差异主要反映了古代东西方
A. 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
B. 中国更重视现实社会
C. 民族文化与传统不同
D. 古希腊历史更加悠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据香港文汇报消息,基辛格说,自从46年前第一次访问中国后,他100多次踏上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他说:“中美刚刚建交时,双方基本上都是出于战略考虑今天,我们寻求的不只是安全这个概念,而是共同发展。”据人民网报道,他指出,46年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有三大节点。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辛格指出中美建交“双方基本上都是出于战略考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辛格所说的“三大节点”的含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战争信息署成立于1942年6月13日。是罗斯福总统建立的专门负责国内外战争宣传的官方机构。12月31日,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在重庆设立,在美新处的对华宣传中,中国被描绘成亚洲抗日的先锋,必将战胜日本、保卫中华。美新处在中国各地播放的宣传电影《中国战事》中,中华文明被描述成“和平的文明”,中国在四千多年历史中“从未发动过征服战争”;抗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有预谋的征服全世界的野心所致,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被赋子为自由而战的意义,还上升到维护人类普遍福祉的高度。战争信息署刻意回避国民政府军队战斗力差、武器落后的现状,把受过美式训练的士兵作为报道重点,强调中国人用“持久战”打破了日本“闪电战”的策略。在宣传中国人民的战时形象时,美新处还把重点放在为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劳工身上,将中国描绘成全民抗日的英雄国度。到了战争中后期,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将中国描述成战后维待世界集体安全的“四警察”之一,即“四强”之一。
——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中国形象”的目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了30%,1.1万家企业倒闭,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成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以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工资可以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在职人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进行税制改革,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大约有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政府宣布财政困难,暂停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皮埃尔·米盖尔(法)《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勃鲁姆改革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太祖废丞相,皇帝精力有限,无法高效处理政务。到了明成祖时代,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明朝内阁由此出現。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群臣,地位非常之高。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高级官员。大多被冠以“大臣”的称号,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只是象征性的,实则对议会负责。
——刘骞、蒋媛萍《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文化溯源》
根据材料,指出中英两国内阁产生方式的主要区别并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