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上述言论突出体现了
A. 法律至上
B. 君主立宪
C. 三权分立
D. 社会契约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宗教改革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 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B.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 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 每个人必须虔诚的信仰上帝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A. 义务教育的普及
B. 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 希望工程的推动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上领先世界的成就是
A.
B.
C.
D.
1993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1992》一文中指出:“1989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1992年烟消云散了。”“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
A. 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B.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