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 法不阿贵

B. 兼爱尚贤

C. 为政以德

D. 道法自然

 

D 【解析】根据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属于道家主张;结合选项可知道法自然也是道家主张,故D项正确。法不阿贵是法家主张,与材料道家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兼爱尚贤是墨家观点,与材料道家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为政以德是儒家观点,与材料道家主张不符,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洛学"是北宋时期洛阳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它提出的具有无穷规定性的“天理”成为理学世界观的基石。福建人杨时于元祜八年(1093年)师事程颐、程颢,遂有“程门立雪”之佳话。程颢“独以大宾敬之”,且在其南归时以充满冀望的“吾道南矣”一语目送。

杨时归闽,传授洛学,他著述《学庸论语解》、《易诗书礼记解》等著作,特别推崇四书的精神、研究义理的方法。杨时归闽后又十分重视讲学授徒,培养了一批理学学者。《宋史·杨时本传》中说:“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氏正宗。”并肯定,朱熹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杨)时。”杨时倡道东南,创立闽学之后,福建不仅本地的学术文化迅趋繁荣,而且一度成了全国文化的重心及程朱理学的大本营和根据地。南到福建,北到河朔,东起苏浙,西迄四川,几乎都是闽学先贤及其门人后学的天下,“中原文献,十九在闽”。闽北俨然成为礼义之邦,邑人大都知书识礼,淳朴忠厚。

——摘编自刘树勋《论杨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杨时儒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杨时在儒学发展上的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到1942年,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降到只相当于德国的三分之一。德国凭借很高的工业和科技水平,生产出众多称雄世界的先进武器。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导弹和最早的喷气式飞机,德国生产的“虎”、“豹”型坦克、各种枪支都被公认为是世界最好的。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武器,与它的工业机器的特点相似,外观显得粗糙笨拙,产量却很大。苏联武器制造业有一个名言:能大量生产和适用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武器。据计算,德国一辆“虎”型坦克的价格相当于六辆苏联的T-34。因此,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德国只生产1800辆“虎”型和5500辆“豹”型坦克,苏联却生产了近50000辆T-3。当时作战飞机主要需要用铝来制造,苏联的铝产量又不到德国的四分之一,便一面用国产和进口的铝继续制造一些铝制战斗机,同时大量生产用木材作为机身的战斗机。空战中苏军损失虽然大,却补充方便,因此制空权在1943年以后就落到苏联手中。

——摘编自李涵主编《档案揭密——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细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德国与苏联武器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军在武器落后的条件下却获胜的原因,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1984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1985年公安部规定;公民在办理事务时,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证。1996年7月1日,新的户口簿正式启用,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户口类型。截至2001年底,绝大多数小城镇的户籍已基本上对农民开放了。

———摘编自马桂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户籍制度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等绘制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康熙至雍正,对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分裂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先后镇压了葛尔丹、大小和卓的叛乱,最终由乾隆完全平定西域。清朝对西域实行的是藩部管理模式,对各藩部原有社会组织、职官制度加以改造、利用,并由理藩院来管理藩部事务。还设立伊犁将军、都统、大臣等驻扎边疆地区,代表朝廷处理有关军政大事;藩部受驻防将军、大臣的节制。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乌鲁木齐等地屯住,在这些地区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府县制。

材料二1865年,来自中亚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国。1871年,沙俄公然出兵新疆,武装侵占了伊犁地区。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规复新疆。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清军完全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1881年清廷派曾纪泽赴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次年收回了伊犁。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年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西域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新疆治理的不同之处,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