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

“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B 【解析】依据题文可知言论作者认为:唐中期均田制成为空文的原因是“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即人口众多,政府掌握的闲田不足。此言论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故B项为正确选项。A、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的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注:这里的二十、九十是指每石粮的价格)。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这种观点实质上(   )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肯定了农商并重的思想

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该歌谣反映了

A.晋商经营具有典型的家族性特征

B.晋商经营多元化且官商勾结

C.晋商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

D.晋商恪守职业道德,长盛不衰

 

查看答案

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 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 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C.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D. 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B. 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

C. 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 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