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赫鲁晓夫上台后,发现中央很难把全国20多万个工业企业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赫鲁晓夫上台后,发现中央很难把全国20多万个工业企业集中管理好,力图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其余下放地方。各部下放地方后,根据尽量有利于一地区企业协同生产、利用本地资源的原则,改革行政管理机构,如在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发达的乌克兰没立钢铁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在盛产石油的阿塞拜疆设立石油工业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没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难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同时,工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权力,厂长是工厂的主人,而工人仍然是被雇佣者,改革未能激发起工人们的劳动热情,更不可能改变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状况。

——据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发现中央很难把全国20多万个工业企业集中管理好,力图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可知规模大,据材料“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其余下放地方”可知改革迅速,中央集权与地方管理结合,据材料“各部下放地方后,根据尽量有利于一地区企业协同生产、利用本地资源的原则,改革行政管理机构,如在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发达的乌克兰没立钢铁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在盛产石油的阿塞拜疆设立石油工业部”可知资源优化配置(或因地制宜)。 (2)据材料“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其余下放地方”可知急于求成,据材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没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难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可知没有扩大企业自主性(或调动地方积极性),据材料“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可知滋生了新的矛盾(或地方滋生了本位主义),据材料“工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权力,厂长是工厂的主人,而工人仍然是被雇佣者,改革未能激发起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可知没有激发工人劳动热情,据材料“更不可能改变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状况”可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1)特点:规模大;改革迅速;中央集权与地方管理结合;资源优化配置(或因地制宜)。(答出四点,答出三点、两点、一点 (2)原因:急于求成;没有扩大企业自主性(或调动地方积极性);没有激发工人劳动热情;滋生了新的矛盾(或地方滋生了本位主义);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特点和工业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发现中央很难把全国20多万个工业企业集中管理好,力图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可知改革的规模大;根据材料中的“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其余下放地方”可知改革迅速,中央集权与地方管理结合;根据材料中的“各部下放地方后,根据尽量有利于一地区企业协同生产、利用本地资源的原则,改革行政管理机构,如在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发达的乌克兰没立钢铁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在盛产石油的阿塞拜疆设立石油工业部”,可知资源优化配置。 (2)根据材料中的“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其余下放地方”,可知改革急于求成;根据材料中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没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难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可知没有扩大企业自主性;根据材料中的“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可知滋生了新的矛盾;根据材料中的“工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权力,厂长是工厂的主人,而工人仍然是被雇佣者,改革未能激发起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可知没有激发工人劳动热情;根据材料中的“更不可能改变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状况”,可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

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查看答案

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苏联的一些地名就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屡次变更,如沙皇村于1918年改为儿童村,彼得格勒于1924年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伏尔加格勒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恢复原名;卡马河畔切尔西于1982年改名为勃列日涅夫,1988年恢复原名。下列关于这四个地名变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的变更是由于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君主专制

B. 的第一次更名时俄国正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的第二次更名是由于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思想的批判

D. 的两次变更均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 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

B. 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

C. 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 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查看答案

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 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 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 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 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