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苏联的一些地名就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屡次变更,如...

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苏联的一些地名就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屡次变更,如沙皇村于1918年改为儿童村,彼得格勒于1924年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伏尔加格勒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恢复原名;卡马河畔切尔西于1982年改名为勃列日涅夫,1988年恢复原名。下列关于这四个地名变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的变更是由于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君主专制

B. 的第一次更名时俄国正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的第二次更名是由于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思想的批判

D. 的两次变更均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

 

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排除A;B错误,当时正推行新经济政策;C符合题意,1956年苏共20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了批判;D与第一次变更不符,应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所以应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 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

B. 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

C. 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 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查看答案

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 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 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 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 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 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 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 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 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查看答案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称:“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包围我国,用核武器威胁我们,而现在他们就会知道当敌人的导弹对准你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我们干的也不过是小小地回敬他们一下。”这体现了

A.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B. 战争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方式

C. 美苏间的军备竞赛逐步升级

D. 古巴的国家安全受到巨大损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