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这里的“罢侯置守”是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郡守可任命县令

B. 职位可以传给儿子

C. 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D. 接受宰相的任免

 

C 【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县令是由中央来任免的,地方长官无权干涉;B选项错误,郡守的职位不是世袭的,而是听从中央的安排;C选项说法正确,丞相是百官之首,地方长官要随时汇报;D选项错误,郡守是由皇帝任免,宰相无权管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治粟内史

 

查看答案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辅政的周公入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这反映出当时

A. 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B.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分封制度己经遭到破坏    D. 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

 

查看答案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指

A. 宗法制和郡县制

B.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认为,彼得一世领导的近代化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只重视以军事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技术文明,以及西方的一些艺术和生活方式,却忽视了学习西方的制度。他建立了许多工厂,但工人都是农奴,劳动力是强迫来的,因而没有劳动积极性。18世纪的俄国依旧是一个专制的农业国,没有社会变革的力量。彼得大帝领导的工业化,就像是在沙漠上插花,土壤没有改变,插得再多也没有用。

彼得一世在力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和强化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

——据《现代化通病》整理

请回答:

(1)材料观点认为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有哪些?

(2)材料观点对彼得一世强化专制制度持何态度?你如何评价这一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