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指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指

A. 宗法制和郡县制

B.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各个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百姓不堪忍受。故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所以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认为,彼得一世领导的近代化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只重视以军事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技术文明,以及西方的一些艺术和生活方式,却忽视了学习西方的制度。他建立了许多工厂,但工人都是农奴,劳动力是强迫来的,因而没有劳动积极性。18世纪的俄国依旧是一个专制的农业国,没有社会变革的力量。彼得大帝领导的工业化,就像是在沙漠上插花,土壤没有改变,插得再多也没有用。

彼得一世在力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和强化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

——据《现代化通病》整理

请回答:

(1)材料观点认为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有哪些?

(2)材料观点对彼得一世强化专制制度持何态度?你如何评价这一问题?

 

查看答案

雅典陪审法庭法官的职责,不包括

A. 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    B. 审理各类重要案件

C. 参加立法    D. 讨论国家内外政策并做出决议

 

查看答案

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

B. 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

C. 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

D. 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

 

查看答案

梭伦改革后,雅典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不包括

A. 梭伦改革没有触及平民与贵族的根本矛盾

B. 贵族在改革中利益损失较多,对改革日益不满

C. 下层平民因利益得不到满足也有较大意见

D. 梭伦放弃权力,被迫出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