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

(2)基于以上不同看法,唐太宗与明太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综上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并直接对皇帝负责。 (3)趋势: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 影响: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等信息可以得出唐太宗对宰相的认识是,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由材料二中的“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以看出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 (2)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避免皇帝专断导致的决策失误,唐太宗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明太祖为了防止丞相专权乱政,采取了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并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做法。 (3)趋势:由于材料所提供的都是皇权和相权的史实,所以可以得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其影响应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一分为二的去分析,一方面这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揭示规律——科学解放思想

“他(哥白尼)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

“以达尔文著作的出版为界,在此之前是传统基督教世界观的思想意识占据着统治地位。那种世界观得到了圣经权威的认可,……认为动植物物种是各自分别被创造出来的,而且自它们产生以来就从来不曾改变过。”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阅读材料,模仿示例,简述以上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阐释其影响。

示例: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所鼓吹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逐渐从教会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得到独立的发展。

 

查看答案

罗斯福说,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由此可见,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A.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C. 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

D.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劳资矛盾

 

查看答案

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中共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中共的这一主张

A. 旨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

B. 导致民族统一战线出现裂痕

C. 有利于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D. 是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回应

 

查看答案

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B. 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

C.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

D. 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其主要目的在于

A. 推进社会风俗变革

B. 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 实现男女权利平等

D. 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