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

阅读材料:

材料一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

请回答: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2)据材料二,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1)理由: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2)不能。理由: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3)启示: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世界安全机制) 【解析】(1)从“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冷战不是美苏两国的问题,还存在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之后,遗留下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2)从材料二来看,世界已经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日本,欧洲还有很多发展中的大国都在世界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制约着美国称霸,因此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个别大国很难在世界上建立霸权。 (3)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概括,启示主要在于“冷战”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在所难免,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我们要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利益冲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A. 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B. 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

C. 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

D. 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

 

查看答案

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 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 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 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 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查看答案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B.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C.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查看答案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