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苦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

(1)请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

(3)结合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并指出“九二共识”的内容。

 

(1)由来:内战遗留问题。 (2)方针:一国两制。 (3)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天系实现历史性突破;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自此两岸隔绝,所以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政,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 (2)根据材料信息“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方针当时大陆针对两岸关系进展提出的“一国两制”制度。 (3)第一小问发展,根据所学知识,从1987年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内容,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一个中国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并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残束了,即悲惨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

(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推翻沙皇专制

C. 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 获得“面包”与“和平”

 

查看答案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B.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C.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D.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查看答案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

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俄国最终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

B. 俄国彻底摆脱了剥削阶级的统治

C.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D.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