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A.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 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 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 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C 【解析】题干大意是:我听说东西方的人,都称赞欧美的政治制度,国家大事都召开会议,公开讨论商定谋略之后才执行。推荐贤能,授予官爵都采用公开选举。君臣上下,没有说不出的疾苦,没有难为情不好意思说的意见。材料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排除A;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B错误;材料“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反映有君主,有议会,因此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材料中推崇君主立宪制属于维新派,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洋务运动时期倡导“中体西用”;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蔡元培此举意在

A. 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B. 平衡中西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C. 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D. 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就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过:“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 北伐战争遵义会议一届人大

B.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三大战役

C.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 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B.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C.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D.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查看答案

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究竟解放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因“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