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一切公文都以皇帝名义发布,但内阁制度在明代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太祖废相后,君主成为实际的行政首长,一切大政均须亲力亲为。……虽然在辅政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明代内阁大学士地位不足当宰相之任,且其本职亦只是侍从备顾问。后来内阁获取票拟之权,亦只是在幕后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属皇帝秘书而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就权责而言,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辅亦非法定的最高行政首长,六部也不是它的法定直接下属,而由君主独掌命令大权。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因此,内阁有否作为,全视皇帝的作风而定,故历朝内阁的权力都有所不同。

——摘自《试述明代内阁制度之由来、演变、作用、流弊及影响》

材料二(西方)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1)特点;属于皇帝的私臣;内阁权力受皇帝的控制。 作用: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完善了中央政务机构;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2)变化:由过王的咨政机构转变为独立的行政决策机构;由对国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 影响:完善了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促进英国最终成为“虚君”的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客观上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解析】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从“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完善了中央政务机构以及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的角度归纳回答。 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对议会负责”“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以及议会的权力”等方面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监察官在行使监察权力时,一般说来不仅不受同级乃至上级行政长官的干预,也可以不受上一级监察长官的左右。隋唐时期,其独立性更加明显,一般御史在执行监察任务时,不仅不受任何官员的约束,甚至连御史台长官也无权过问,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且可以闻风奏事。清代还规定“御史言事,不先自台长”。

——摘编自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古罗马监察官制度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22年一共持续了421年。一般认为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因为在这近十年间没有作过人口普查。尽管后来在庞培和克拉苏任执政官期间,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但其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该法律规定,监察官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才能把某位元老驱逐出元老院,同时两位监察官必须就此处罚达成一致恚见。庞培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期间废除了该法律,但监察官的权力和影响再也无法恢复。随后的内战期间没有再选举监察官,公元前22年以后,罗马不再设监察官。

——摘编自李阳华《古罗马监察官制度及其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罗马监察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队

B. 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

C. 旨在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

D. 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

 

查看答案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

A. 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 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

A. 继续与苏联合作

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

C. 与苏联分道扬镳

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

 

查看答案

1962年《人民日报》社论批判赫鲁晓夫在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即“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轻率、鲁莽,那就既会在战略上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又会在战术上犯冒险主义的错误”。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态度是

A. 批判苏联在冷战中的不作为

B. 反对苏联核冒险中的错误行为

C. 赞扬美苏妥协维护世界和平

D. 发出对抗苏联示好美国的信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