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

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2)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教授的观点?写出秦朝、元朝“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举措

(3)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三罗马帝国统治集团注意调整被征服地区居民和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把公民权逐渐授予各行省的居民,准许一切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市民的法律地位,以扩大帝国的社会基础,缓和社会各种矛盾。

(4)据材料二分析古罗马帝国是如何加强地方管理的?

(5)回忆教材,简述罗马法的地位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1)对象:王族。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郡县制;行省制 (3)趋势: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4)管理:万民法。 (5)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作为反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1)对象:根据“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得出:王族。特点:根据“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得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2)观点:根据“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得出: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是郡县制、行省制。 (3)根据官员产生依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分析得出趋势: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4)根据“准许一切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市民的法律地位”可知,古罗马帝国通过万民法加强地方管理。 (5)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可分别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的影响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评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檐曝杂记》

(4)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他指的制度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唐代三省制度

C. 明代的内阁制度

D. 清代的军机处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严刑酷法

 

查看答案

按西周宗法制规定,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