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3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以普丹正在欧洲交战为由,在天津大沽口外捕获三艘丹...

1863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以普丹正在欧洲交战为由,在天津大沽口外捕获三艘丹麦商船。恭亲王奕䜣发公文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拒绝在李福斯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李福斯被迫释放了丹麦商船。这表明

A. 清政府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

B.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 清政府运用近代外交理念正确处理了外交争端

D. 清政府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中国利益

 

C 【解析】依据题干“恭亲王奕?发公文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拒绝在李福斯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李福斯被迫释放了丹麦商船”可以看出清政府运用发公文抗议的形式正确处理了外交争端,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信息,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 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 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

C. 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 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查看答案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时期报刊的突出特点是

A. 提倡民主与科学    B. 服务实体经济

C. 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D. 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 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 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 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查看答案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查看答案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