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

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

A. 民族隔阂的消除    B. 对外政策的开放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民族融合的加强

 

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间的交流交往非常频繁,但并不能说明民族隔阂消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国境内民族交往,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地方官职,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边民族交往非常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查看答案

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明太祖的这一规定()

A.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    B.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

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D.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唐代择官标准有四项,其一是身,即身材,须取其体貌丰伟者;其二是言,即言词,须取其言词辩正者;其三是书,即书法,须取其楷法遒美者;其四是判,即公文判词,须取其文理优长者。这反映出唐代择官

A. 以德行优者为先    B. 重视官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C. 以才干突出者为先    D. 把外在形象摆在首要地位

 

查看答案

西周王朝时,中国己经形成统一局面,建立了封建制度。但只可称为“封建的统一”,与秦以下之“郡县统一”,则有所不同。此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 西周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B.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秦统一的区域远远大于西周时期

D. 秦打破了地方官员世袭的传统

 

查看答案

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因为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和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全然相反,一个是重在平等精神,一个是重在尊卑阶级,万万不能调和的……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政府考试文官,居然用“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和“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为题……试问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是否能容这“以君统民,以父统子,以夫统妻”不平等的学说?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材料二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胡适《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了挖掉“树根”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