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王朝时,中国己经形成统一局面,建立了封建制度。但只可称为“封建的统一”,与秦...

西周王朝时,中国己经形成统一局面,建立了封建制度。但只可称为“封建的统一”,与秦以下之“郡县统一”,则有所不同。此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 西周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B.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秦统一的区域远远大于西周时期

D. 秦打破了地方官员世袭的传统

 

D 【解析】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故D正确;A和B项没有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不同;C不是最主要的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因为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和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全然相反,一个是重在平等精神,一个是重在尊卑阶级,万万不能调和的……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政府考试文官,居然用“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和“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为题……试问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是否能容这“以君统民,以父统子,以夫统妻”不平等的学说?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材料二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胡适《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了挖掉“树根”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阅读下面的图片并回答问题:

 

(1)以上图画或文学作品,能体现世俗化和高雅化的分别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查看答案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摘编自《梁启超家书—1912年12月致思顺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与材料二的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衆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液迅速

B. 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 “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查看答案

中体西用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