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都改为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之前称西方为“夷”,但有一定的贬意,当时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远远落后于自己。之后,将“夷”都改为“洋”,说明看到西方的长处,答案为B。A项错在“普遍”,C项错在“主流”,D项错在“相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郑观应《盛世危言》中有:“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此段材料反映了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 中学西渐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既要学习西方工商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坚持“中体西用”

C.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 关注西方科技

 

查看答案

《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 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 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 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 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查看答案

“愚以为在今日,又宜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哉。”这句话反映的核心观点是

A. 洋为中用    B. 中体西用

C. 师夷长技    D. 古为今用

 

查看答案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 实施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B. 抵制外国侵略,挽救王朝危机

C. 挣脱封建枷锁,关注世界新知

D. 注意世界时局,发展民族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