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C.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的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C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1922年之所以阳光灿烂,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固定的粮食税的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剩余的粮食,故C项正确;A项在十月革命后通过的《土地法令》中已经确立;B项错误,错误在“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项说法错误,应先交给国家。 点睛:做题的关键时间点是“1922年”,结合这个时间点就可以得出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查看答案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C. 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作了适度调整

D.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查看答案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查看答案

19世纪到20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涌现出风格各异的文学艺术流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他本人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1)材料一中的三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2)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并举一个代表作品。

材料三“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3)材料三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属于哪一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其时代背景是什么?

(4)综合上述,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历史上的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阿利格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请问材料一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材料二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