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 天子喜好收藏玉玺

C.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秦朝以前,印章均可称玺,但到秦朝的时候就只有天子的印章才能成为玺,体现了天子的独尊地位和至高无上的特性。反映了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和皇帝具有的独尊性和至高无上性,故选D项。A项反映的是表面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皇帝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必要性

B. 宗法制的合理性

C. 立嫡制的合法性

D. 世袭制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 乙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根据材料,提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宋前期东南茶主要实行官购商销的交引法,嘉祜四年后,实行了四十余年的通商法。崇宁元年,蔡京废除通商法,恢复了官购商销的禁榷制。崇宁四年再次改创,允许商人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筇,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达到专卖目的。崇宁四年茶法已经具备了已引榷茶的模式,但尚不严密。政和二年蔡京对茶法进一步改革,创立了系统严密的合同场法,茶引的印造和发卖权统归中央,由太府寺印造,都茶务发卖。商人贩萘先向官府买引,再向茶户买茶,用官造笼筇盛装,由官府合同场秤量、点检、封记,在茶引和笼筇靥面盖底用纸题写合同场年月日,商人姓名、茶叶指定贩卖去处、茶色、斤重、字号、料数等。商人到了指定的贩茶地,当地官员再次验证数量、等第等,然后启封贩卖,贩卖还要请卖茶人在茶引上批写所买数量。商人卖茶还有时限,商人限期售罄茶货,缴回茶引、笼筇。

——黄纯艳《论北宋蔡京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京历次茶法改革的核心举措,并指出其举措的本质共同点。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蔡京茶法改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