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 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 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A.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C. 与都省相互制衡
D. 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 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 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 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 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四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二、三,梭伦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
(4)据材料四,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出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