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人说:明治维新“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人说:明治维新“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富强,当平民百姓尚未脱离无识贫弱境地时,王政维新的美名终究也是徒有其名而已,对抗世界富强各国之目的也必然难以达到,因此使平民百姓的知识进步,吸取文明各国之规则,逐步振兴全国学校,广泛普及教育,则是今日的一大紧急任务。

——木户孝允《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

材料二明治政府教育纪事(节选)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迅速普及教育。

1881年制定《中学教学大纲》。

1894年,五所高等中学改称“高等学校”,设法、医、工、文、理、农、商等专业学科。

1871年,在工部省设立“工学案”,专门负责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

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

材料三日本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率

年代

1885

1890

1910

比率

1.8%

2.1%

2.3%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材料四《教育令》经1880年修改后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1882年文部省颁布了《关于小学修身书编纂方针之训令》,提出:虽然儒学是来自于中国,但它与日本的道德修养紧密结合着,如果日本采用儒学教法,必须先学习尊崇出于国家最高地位的天皇。

——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木户孝允认为“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的理由。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进行教育改革的意图。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1)理由: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日本仍是封建落后国家;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目的:实现国家富强;提高国民素质。 (2)颁布新学制,修订教学大纲;设立专门人才教育和培养机构;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待遇;充足的经费保障。 (3)影响:加速日本近代化进程;培养尚武精神,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木户孝允认为“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 ”的理由,应从日本和西方的对比及教育的重要性方面思考,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日本仍是封建落后国家;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从中可知,日本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 (2)材料二前二条,说明颁布新学制,修订教学大纲;第三、四条,说明设立专门人才教育和培养机构;材料二后二条体现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待遇;材料三中日本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率说明对充足的教育经费的保障。 (3)材料四说明教育对儒学的推崇有利于对学生“尊皇爱国”思想的培养;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教育提升了国民素质,加速了日本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带有局限性,培养爱国精神的同时,又培育了尚武精神,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日本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带去灾难。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为了救亡求富,近代中国人尝试用西方近代经济学理论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

——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

材料二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口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193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薛福成关于“商务”的认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化”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是普通青年医生菲利普,作品描写了他曲折的人生道路,揭露了宗教、教育、贫困对人的禁锢,在展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窒息的画面的同时,表现出对自然纯朴人生的向往。与该作品属于同一派别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英国“脱欧”的行为说明了

A. 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B. 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 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    D. 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