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

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孔子    C. 李贽    D. 王阳明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物欲牵蔽”可知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故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排除A;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C;李贽反对宋明理学,肯定人的正常私欲,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王守仁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由此可知当时

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

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

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A. 信仰重建的完成    B. 思辨化的趋向

C. 伦理纲常的弱化    D. 普及化的实现

 

查看答案

易中天评论诸子百家的理想社会之一是“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下列诸子的政治理想较为符合“蜂蚁社会”的是

A. 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且拱之。

C.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查看答案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B.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C.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 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B.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 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D.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