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西汉

 

B 【解析】后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B.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 经济上自给自足    D. 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

 

查看答案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曲辕犁,出现于

A. 战国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六条问事”,重点监察强宗豪右和郡国长官。东汉光武帝把御史的官署从皇宫里搬出来,并入兰台(收藏和管理宫中典籍的机构),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唐模仿隋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御史台本部,处理台内日常事务)、殿院(在宫廷举行重大仪式时纠察礼仪)和察院(主管弹劾百官),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明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

——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色》

材料二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据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材料三政治制度,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去配合的。……它不可能在街头市井的吵架中诞生。规则虽小,背后却是漫长积累的文明。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是如何从制度建设上防止权力滥用的?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全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在权力监督方面与古代中国相比有何进步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