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08年-2013年《城镇新增...

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08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失业人数》(单位:万人)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13

1103

1168

1221

1226

1310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886

921

908

922

917

926

 

 

A. 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    B. 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C. 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D. 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

 

C 【解析】表格中在保障就业的同时依然还有失业现象,所以“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表述有误,故A项排除;据表格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可知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据表格信息可知2008---201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变化并不大,2008—2013年也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分析可得出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C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08—201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变化并不大,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 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注意对比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再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2 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

A. 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C.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 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 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 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查看答案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潘服大臣、府州县宫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亊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

A. 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    B. 监察权力的不完整

C. 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    D. 凡事须向皇帝奏报

 

查看答案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 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 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C. 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D. 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