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概括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1)原因:‘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致使红军损失惨重。 表现: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将东北各地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号召平津学生南下抗日宣传。 (2)事件:遵义会议。 原因: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解析】 试题分析:(1)原因:材料一中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所以等于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可知长征开始之前,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致使红军损失惨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始的长征。表现:根据题干要求,长征期间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这期间中共改变了与国民党对抗的策略,开始谋求抗日救亡,在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之后将将东北各地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号召平津学生南下抗日宣传。 (2)事件:根据材料二可知,“分水岭事件”使得“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指的是遵义会议。原因:这是考查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遵义会议和长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甘地一向持强硬的反对态度,但19423月,丘吉尔却派出使者与甘地商谈印度战后自治的问题。丘吉尔转变态度的直接目的是

A.缓解英国单独对抗德国的困难

B.抵御日军在东南亚的疯狂扩张

C.平息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

D.利用教派矛盾对印度分而治之

 

查看答案

【加试题】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①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②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

③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④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第一款  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材料中的“中国政府”是

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伪满洲国政权

D.南京伪国民政府

 

查看答案

【加试题】宋代的一位儒家学者曾引用老子的话来证说自己的主张:“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是说,道本来很简单、容易,人们偏偏要把它弄得很复杂、晦涩。”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出该学者赞同道家“逍遥无为”的主张

B.材料能反映理学的发展过程借鉴了道家的思想

C.该学者引述老子的话是肯定“格物致知”的观点

D.该学者理解的“大道”涵义等同于儒学的“天理”

 

查看答案

【加试题】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提及“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小逮者,外人言支那(中国)事,时一二称道之,虽谓之古史,无过也。”下列对材料中章太炎治史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A.民间故事传说毫无可取之处

B.重视吸收外国史学研究成果

C.注重运用近代考古学的方法

D.不拘泥于对文献史料的研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