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振兴农业: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调整金融: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显著特点及其影响

 

(1)原因:国内: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 (2)特点:国家主导(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实力增强;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从国内分析可以结合经济基础的薄弱以及国内局势的动荡,国外从世界经济危机及日本的侵华等。 第(2)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综合材料二中“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的信息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实力增强;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角度进行归纳回答。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圉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查看答案

“耐克逊”nexum是《十二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白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耐克逊”表明罗马法

A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

B.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

C.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D.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

 

查看答案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这一论断

A客观地评价新政的负面影响

B.与新政实施情况完全相符

C.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