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的是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人自己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真理高于一切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反映的研究“心灵问题”“道德问题”“更有价值”,根据教材可以看出应当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关注美德和人的内在灵魂。苏格拉底还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观点,故答案为B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提出的,排除A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排除C项;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反映出真理高于一切的观点,排除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查看答案

《民主与城邦的衰落》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查看答案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查看答案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