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先驱》发刊词中提出,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先驱》发刊词中提出,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这个“第一要务”是指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确立国共合作方针

D.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故A正确。当时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不是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故B排除。确立国共合作方针,在1923年后,故C排除。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在1924年,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民主革命纲领 【名师点睛】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革命军建立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查看答案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查看答案

“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下图中却写为“囻”,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是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分权制衡

D.责任内阁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断言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

A没有推翻旧政权的统治

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C.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列强扩大对华侵略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后,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各省都督改称省长,中央资政院改为国会,中国实际上在实行没有君主的立宪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中国毕竟因为这场革命打开了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辛亥革命开启了民主法治的大门

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