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入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被外入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孙中山认为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 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要求,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故C排除。材料主旨也不在于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权主义 【名师点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他的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所以要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所以要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  ②《临时约法》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查看答案

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割台湾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