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

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阵地,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舆论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真相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   )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政策

②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

③少年兵为与阵地共存亡而将自己绑在枪架上

④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D 【解析】试题解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应为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等地的失守,晚于题目中“徐州会战”的时间(1938年初),故①错误;此阶段,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暴行采取绥靖政策,直到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才形成,故②项错误;③④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选择D项符合题意。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   )

A.证明自由民主之不易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南此可见(   )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查看答案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查看答案

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

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