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6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建文帝改革。 (1)材料中说,建文帝“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省并州县……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归纳可得,其改革主要是四个方面,宽刑狱,轻赋税,并州县,削宗藩。 (2)建文帝改革的意义应紧密结合其措施进行分析,减轻刑罚有助于缓解明初紧张的政治气氛,巩固统治;轻赋税自然刺激了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精兵简政有效削减了地方开支,节省财政,削藩虽未成功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央集权。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改革•建文帝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以明代建文帝的相关史料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建文帝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改革部分的的高考命题,一般都是脱离教材,考教材之外的历史,这就给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平时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只重点讲解与必修相关的课程即可,重点放在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上。选修部分命题大多是概括、指出、分析、评价之类的,这些设问方式一定要重点训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问题: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有远见的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              B.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C.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废除武士制度,实行征兵制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