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满分5 manfen5.com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①古代: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文化,但有失偏颇,美化的成分很大。中国古代制度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并有鲜明的特色,如科举制度、世俗政治、重视教化等。 但实行君主专制,皇权凌驾法律,是人治而非法治; 儒家宣扬纲常伦理的等级秩序和重理轻欲的人性禁锢,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宗教迷信。伏尔泰美化中国制度文化,其目的在于借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②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近代中国政治经济落后,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 但中国人民是勇敢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西方人丑化中国,是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也是美化其对华侵略的需要。③当代: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但冷战思维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被中国赶超的现实,某些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或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立;或宣扬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企图制造中国内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反映了西方尽管看到中国的发展进步,但基于国家利益,并不愿中国崛起的心态。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首先阐明自己的观点:古代: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文化,但有失偏颇,美化的成分很大。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分析可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消极方面,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束缚和伏尔泰美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原因三个角度进行作答;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分析可以从中国(两个角度: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步,救亡图存,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西方(率先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出现“西欧中心论”)另个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现代: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但冷战思维明显,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可以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的增强)、西方(中国威胁论的散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 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大国沙文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D.经济全球化趋势

 

查看答案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展望五国”(VISTA)是由越南(Viet 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 Africa)、土耳其(Turkey)、阿根廷(Argentina)的英文首字母组成谐音英文单词Vista,意为展望、眺望的意思,被日本《经济学人》认为是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原“灵猫六国”(CIVETS),正是由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等 6 国国名首字母组成,其共同特点是“有庞大的年轻人口,经济多元、有活力”,被看作是未来新兴的市场及投资焦点所在。材料可以说明(   )

A.苏联解体的原因

B.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

C.金融危机的原因

D.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查看答案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查看答案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

A.社会契约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D.人身的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