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主张中国最终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B.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C.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论》使毛泽东思想上升为指导思想
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 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 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 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 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 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B. 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C. 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在《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一些学者就以达尔文理论为依据,批评现代社会庇护“不适应环境”的成员,使他们免受自然选择。进化论的法则甚至曾经被解释为胜利属于最强者,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说明进化论
A. 其进步意义超出生物学领域
B. 可用于解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 无益于其他科学领域的进步
D. 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曲解和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