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 世代为官 B. 血缘维系 C...

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满分5 manfen5.com

A. 世代为官                  B. 血缘维系

C. 贵族分封                  D. 中央集权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图片中的信息 “周公(诸侯)”可知体现了西周时期的贵族分封,所以体现了C选项;结合所学可知,周文王与周武王为父子关系,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官位世袭的世官制,所以体现了A项和B项,中央集权在图片信息中体现不出,所以本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 (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便一时显现起来了,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三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哲学观点?(2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2分)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一反映了作者说明思想?(2分)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2分)

(3)材料一、二的局限性在那里?(4分)材料三较之材料一、材料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2分)

(4)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2分)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A.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C.贵族政治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的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